銅鐘作為寺廟法器有哪些作用
現(xiàn)代由于鐘表的出現(xiàn),人們已經(jīng)漸漸忘記了古代人們是如何報時的,在古代,更夫和銅鐘是最常見的報時的方式。為了不打擾人們的睡眠,銅鐘晚上一般不進行報時,而是由更夫進行報時。而到了現(xiàn)代,銅鐘逐漸成為了各種宗教場合中專門的用具,而失去了原本的作用。在人類剛開化的時候還沒有時間這樣的概念,甚至計數(shù)都是以結繩的方法。隨著文明的發(fā)展,時間的概念開始出現(xiàn)在人們的心中,人們開始有計算時間的需求。早期計算時間的器具很多,有簡陋的沙漏,也有精良的日晷。這些可以算是較為小眾的報時工具,而在大型場合,大型的報時工具則就是當時的銅鐘。銅鐘能發(fā)出的聲音極大,傳達極遠,所謂“姑蘇城外寒山寺,夜半鐘聲到客船”描述的就是山上寺廟銅鐘報時發(fā)出的聲音遠遠傳達到了姑蘇城的河上。 轉載請著名出處,玉海雕塑:http://decomedor.com。
據(jù)了解,僧人寺廟敲鐘最早源于印度。鐘為木制叫做“犍椎”。據(jù)佛經(jīng)所載,七月十五是比丘結夏安居圓滿而增長戒臘的日子,稱為受歲日。于是釋迦牟尼佛就告訴侍者阿難,在地上速擊犍椎,以召集僧眾。阿難隨即升上講堂,手持犍椎說:“我今天來擊此如來信鼓,凡是如來的弟子們,都應該聞聲而普集于此?!弊源耍姳愠闪朔鸾趟略旱闹匾ㄆ?。除了鐘,鼓在佛教寺院里,也具有標志性的報時、集眾、慶典和贊誦等的作用。最初,佛教中所使用的鼓和民間俗眾所使用的鼓,并沒有什么區(qū)別。在寺院里鼓的種類是非常多的。據(jù)《百丈清規(guī)》中所列舉的有法鼓、茶鼓、齋鼓、曉鼓、昏鼓、更鼓、浴鼓等等。的時候能夠清凈寺院梵剎,所以稱為梵鐘;又因聲響洪亮致遠,而被稱為洪鐘;大鐘是吊在鐘架上被撞擊而響的,因此又常被稱為釣鐘、撞鐘等。
小鐘又可稱為半鐘、行事鐘、喚鐘等。小鐘因只有大鐘的一半大小,故為半鐘;另外小鐘通常掛在大雄寶殿左邊,或掛于禪堂門口,用以擊鳴通告法會等行事的開始,所以又叫行事鐘;又因它常懸于方丈寮外,由侍者鳴擊,傳喚學人單獨入內(nèi)參學而被叫為喚鐘。敲鐘的時間不同也有不同之用,據(jù)《百丈清規(guī).法器》載:“曉擊則破長夜、警睡眠;慕擊則覺昏衢、疏冥昧。引杵宜緩,揚聲欲長,凡三通各三十六下,總一百八下?!彼郧苗娨灿兄v究,晨曉敲鐘,是警醒世人自無明長夜中覺悟;晚暮敲鐘,是喚醒世人的昏暗迷惑,又稱為幽冥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