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銹鋼雕塑寫意中的以意馭形及筆墨趣味
以意馭形。 轉載請著名出處,玉海雕塑:http://decomedor.com。
加強動勢:金屬板材、線材的運用完全打破傳統(tǒng)用泥、木、石對團塊式造型的模仿,焊接技術使雕塑家利用結構力學的原理,使雕塑造型的跨度更大,其結合方式更具有“意到筆不到”的韻味。鐘志源的《沖浪》如下圖采用金屬線焊接出沖浪時激蕩的浪花,極富動感。
意到筆不到:有時在廢料堆里尋覓到的廢料,其形體扭曲自然,有著意想不到的生動,其折疊、扭曲、擠壓更能表現靈動的意境,這就像用錘子在畫畫一樣-在大片的潑墨痕跡中尋找有機的意象,產生“似與不似之間"的效果。如《國殤》中,鋼板化作獵獵的旌旗,化作蕭瑟的秋風,化作飛揚的枯草,這是其他雕塑材料所不易表現出來的。
筆墨趣味。
切割、焊接、腐蝕的肌理具有金石味,如錐劃沙,如屋漏痕,具有中國的審美意趣,在制作過程中,有著好似國畫家所謂的"放筆直取"的直接,也有著克利所謂的"用一根線條去散步"的自由。如《知秋》,利用鋼板切割后的肌理來表現枯枝,既有流淌的鋼渣形成的干枯的肌理,又有切割機運行時形成的書法般頓挫感的造型。
金屬材質帶給人的聯(lián)想本身即有寫意成分。既可以突出金屬本身的材質,如《夜泊梯橋》這一作品,即是利用鏡面不銹鋼的折射性來表現水的感覺,切割出來的金屬絲在鏡面不銹鋼的映照下好似粼粼波光,生了綠銹的銅材仿佛沐浴在如水的月光之下;也可以突出涂裝之后的色澤,如臺灣雕塑家楊英鳳的《鳳凰來儀》,鮮紅色澤詮釋出中國傳說中浴火重生的鳳凰形象。